联系我们  |    登陆    用户注册
笔趣阁 > 重生1984,从大山养蜂开始 > 第152章 省级示范基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2章 省级示范基地!

第152章 省级示范基地!

    在黄石岭敲定了鬼头蜂养殖场的细节。
  回到石湾村之后,方鸿安也开始着力筹备了起来。
  这鬼头蜂的养殖场的建设,那算是个不折不扣的新事物。
  把这件事交给谁方鸿安都有些不放心。
  思来想去,还是得自己亲自上手。
  在黄石岭的时候,方鸿安已经把养殖场需要的建设材料还有,还有相关的需求,跟杨支书和黄昌达父子都说了。
  那边也同意即刻便开始准备。
  这接下来要准备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养蜂棚的图纸完善出来。
  养殖鬼头蜂,跟养殖蜜蜂还是存在很大不同的。
  毒性的差距摆在那里,养殖的安全性的考虑也会截然不同。
  虽然同样也是野放养殖。
  但相较于蜜蜂养殖,只是用栅栏篱笆围起来。
  这养殖鬼头蜂,通常的情况下,是要搭建封闭性更强的养殖棚。
  这样,既可以防止不知情的人或者是放养的牲畜误入。
  搭建养殖棚之后,遮阴保温性能也更好。
  别看这鬼头蜂看上去要凶悍不少。
  但其实对于温度的要求,是远比蜜蜂要苛刻的。
  因为个体大,酷热天,必须要遮阴降温。
  而且,鬼头蜂还是半冬眠的昆虫。
  气温一低,就很容易进入半冬眠的状态。
  为了保障养殖效率。
  保温也相当的重要。
  这年代的养殖棚,在没有后世大棚那种框架薄膜式的结构之下,从成本以及便利性的角度出发,只能选择搭建木头的养殖棚。
  在这方面。
  方鸿安虽然有一定的经验。
  但保险起见。
  还是找到了杨老木匠家里。
  随着蜜蜂养殖的推广。
  现在这杨老木匠,那可是个大忙人了。
  可以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蜂箱。
  这眼下,不仅带着郑鹏这个徒弟。
  像西冲岭和蒋家岭那边的木匠,都曾经过来学习做蜂箱的手艺。
  在这种情况下,提到蜜蜂活框蜂箱,这两个村子里的人,也还是认他做的。
  很多人都甘愿跑过来,拿着预定订单,等着他来做。
  在这种情况下,杨木匠接受方鸿安的建议,再是招收了三个学徒。
  将整个制作蜂箱的流程,也更加的流水线化了。
  这两个学徒,虽然不像郑鹏那样,是正儿八经当做传人的徒弟。
  但在流水线化之后,也很快就上手熟悉了起来。
  在这样开足马力的情况下,制作蜂箱的速度,相较于之前又快了好几倍。
  材料充足的情况下,一天做上十个都不成问题。
  蜂箱做得多,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了起来。
  虽说老木匠夫妇对这方面似乎并不是很看重。
  但荷包鼓起来之后,那生活质量,也自然是跟着直线上升。
  年后,老木匠把自己的那座木屋,重新翻新了一下。
  又买了新的刨床、钻孔的手电钻……
  家里,也添置了不少的电器……
  吃的穿的,那就更不必说了。
  像红婶。
  那还经常过来,给兰文绣和方悦兰小盆友带吃的。
  这天晚上,方鸿安赶到杨老木匠家里的时候,老木匠和郑鹏是正在看电视。
  这14寸的熊猫,那还是上次方鸿安给老木匠家里的。
  立了高木桩的天线之后,信号是相当的不错。
  这俩人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等方鸿安跨过了门槛,才反应了过来。
  “鸿安哥!”
  小伙子郑鹏反应很快,马上是一跳而起。
  脸上绽放出一个灿烂笑容的同时,赶紧跑到一边倒起了茶。
  短短不到一年间,他从一个孤苦伶仃、被人嫌弃、吃饭都成问题的存在,变成现在有一技之长,还备受尊重,还有一个家……
  最感谢的,除了待他如亲儿子的老木匠。
  那必然就是方鸿安了。
  心思简单、懂得感恩的他,也从来不掩饰对方鸿安的尊重和感激。
  在任何时候,碰到方鸿安的第一反应,那永远是立即把自己的热情和高兴展露出来。
  “坐吧!”
  杨老木匠也是指了指一边的凳子,顺便把椅子一转,转了过来,又使了个眼色,让倒好茶过来的郑鹏把电视关了。
  然后对着方鸿安道:“你婶子刚才还在说,要不要过去一趟呢!你来了正好,里边的柜子上有一袋米粉,是你婶子用稻米掺了包谷、荞麦、麦子、板栗一起磨的!
  你婶子是说,可以用热水冲米糊给暖暖吃!
  这暖暖也都半岁多了,要吃点这种米食了,这样才长得好,将来吃饭也才吃得好!”
  说到暖暖,老木匠的脸上,那表情是完全变得不一样了。
  温柔、和蔼不说。
  连话语声都变得轻柔起来。
  还难得的说了一段长话。
  “好!”
  方鸿安点点头,又是道,“等明天天气好,我让文绣抱着暖暖来看看你!”
  “行的!”
  老木匠满脸的笑意。
  说完了这些,方鸿安又顺嘴问起了老木匠这边的状况。
  得知这还是保持每天大概十个蜂箱的量,一般一天也就是做足八九个钟。
  也就放心了下来。
  这当初养蜂场开得快,推广农户增多的那一阵。
  老木匠为了赶进度,保障方鸿安的计划顺利进行,那是有点过于拼的。
  还是方鸿安上门劝了一阵,才劝住了他。
  方鸿安这边问完,老木匠也很快是洞悉了方鸿安的来意。
  老木匠挑了挑眼:“听说……你准备在山下石寨坪那边,还要办养殖鬼头蜂方养殖场?”
  鬼头蜂养殖这个事情。
  因为也不在石湾村这边养殖,方鸿安也就没多跟老木匠透露。
  但这个事情,也没特别要隐瞒。
  在从黄石岭回来之后,就立即传开了。
  老木匠知道,也丝毫不奇怪。
  方鸿安也就直接点头:“是的!这不……这次过来,请您帮忙掌掌眼呢!”
  方鸿安拿出了养殖棚的图纸,递了过去。
  老木匠接在手里,半眯着眼睛,仔细的看了起来。
  对于方鸿安那一手画图纸的本事,老木匠也是见怪不怪了,仔细看了一阵子之后,思忖着指着图纸上说了起来:
  “这里……应该是一个出蜂口吧!这么设计的话,要考虑朝向的问题,我看着这图纸,似乎是朝东的,那就要注意跟养殖点风向来考虑,如果是正对着风向,那最好是在外边加一个遮雨板!”
  “还有……虽然这棚顶是用树皮封顶,但考虑承重的问题的话,在这里,还是要加根梁!”
  “这里……”
  老木匠一连着提了许多的建议。
  方鸿安这边,也是很快做出了反应。
  如果是有自己考虑的地方,就马上解释。
  而那些的确是考虑的时候,没考虑到位,有所欠缺的地方,则马上是当场改了起来。
  就这样……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优化。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之后,新的图纸,总算是定了下来。
  方鸿安满意的点点头,把这图纸收了起来。
  在养殖棚上,到底是还缺少经验。
  比不上经验丰富的老木匠。
  这一趟,可谓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而一边的郑鹏,在目睹完了两人的讨论过程。
  那也是咋舌不易。
  他跟着杨老木匠这么久,也算是有些手艺了。
  但刚才在一边看着两人讨论的过程中,竟是在很多地方,都跟不上两人的节奏。
  这要是他师父说的,他不理解也就算了。
  关键是,方鸿安的一些思路和话,他也都一时间理解不了。
  得仔细琢磨好一阵,才能理解过来。
  这不由得让他想到了自己师父曾经感叹过的。
  说方鸿安如果不去养蜂,那做木匠也是一把好手。
  郑鹏先前对这句话的感觉,还不是很深。
  而在今天,那算是充分的见识过了。
  把养殖棚的图纸收好,方鸿安又把用于鬼头蜂养殖的蜂箱图纸也给到了老木匠。
  养殖鬼头蜂,蜂箱不用筑建巢脾,也自然就不用活框。
  蜂箱结构,其实就是一个有出蜂口,可以打开侧板的大木箱子。
  结构相当的简单。
  拿给老木匠的意思,也是让老木匠做两个样板出来就行。
  这剩余的,就交给黄石岭那边,让石寨坪那边的本地木匠去做。
  这样……
  既没给老木匠他们再增加工作负担,也免去了运输的麻烦。
  老木匠这边,看了一眼这个图纸,就把它扔给了郑鹏。
  这种简单的活,他眼下都是放心让郑鹏去做。
  郑鹏接到图纸,也很快的拍着胸口,说是明天就做好给到方鸿安。
  ……
  次日。
  早早的,郑鹏果然就把两只大蜂箱送了过来。
  把蜂箱和图纸给到王通和方成涛,让他们两人跑一趟黄石岭。
  把图纸和蜂箱都先送过去,让那边照着先开始准备。
  方鸿安这边,则开始视察各个养蜂场。
  这黄石岭那边的鬼头蜂养殖场,就算前期工作准备好,等方鸿安过去、把一切都提上正轨,那至少也得十天半个月。
  这段时间,方鸿安还是想把一些大方向的东西再布置一下。
  这首先来到的,自然是一号养蜂场。
  哦!
  现在准确的说法,已经是叫“省级蜜蜂养殖产学研基地”了。
  当初拿到方鸿安的那篇分析材料之后,农校这边,就一直在推动“产学研”这个概念的落地。
  在农校重视、林源养蜂场声名渐盛、再加上以黄彬为首的这十个农校学生,也是频频发表各种经验材料、研究成功的情况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
  湘南省里的农业部门,也很快做出了反应。
  充分认可“产学研”这个概念的之后,将“产学研”这个模式,作为创新重点提了出来。
  并且,把“产学研”模式,列为一种新模式。
  提出在五年之内,建立评选一批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的想法。
  而作为这种模式的发起者,林源蜂场,那自然是首个确定入选的对象。
  这眼下,虽然是没有挂牌。
  但农业厅里的相关文件,都已经是制发了。
  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项喜讯传到养蜂场,不仅是振奋了整个林源蜂场。
  连带着,让黄彬为首的十个农校学生,那也是欣喜不已。
  那劲头,是一天比一天高涨。
  现在的他们,每个人都充分的沉入了进去。
  从管理蜂场、替结对帮扶的养蜂户解难答惑、同时还在研究自己选定的各种课题项目。
  日子,那叫一个充实。
  那两个女生上次见方鸿安的时候,甚至都在说,真是想留在这基地里,不想回学校去了。
  这对这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可见一斑了。
  方鸿安到达这示范基地的第一时间。
  黄彬等几个在基地的学生,就立即热情的迎了上来。
  这段时间,为了让他们放开手干,示范基地这边,方鸿安其实是极少上山过来。
  又因为忙,其实就连黄彬,也好一阵没见过了。
  这陡然看到方鸿安过来,黄彬几个人那自然是激动不已。
  带着方鸿安,进入到养蜂场之后,黄彬几人也是各自都展示了一下,各自研究的课题,顺便也展露了一下,他们研究的新果和一些新的设想。
  不得不说,科学化的养殖,才是未来的方向。
  他们的这些新设想,那虽然还不是很成熟。
  但也给了方鸿安莫大的启发。
  结合方鸿安的经验。
  在跟着几个人讨论了几个小时之后。
  很快拿出了一些新的方案。
  这些方案中,一些更是能解决一些困扰方鸿安许久的难题。
  让方鸿安都振奋不已!
  从示范基地出来……
  方鸿安视察后面几个养蜂场的过程中。
  也带上了黄彬几个人。
  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把新方案快速的推广到剩余的几个养蜂场。
  顺便,还召集几个养蜂场的负责人,简单的开了个小会,做了一番布置。
  做完这一切。
  方鸿安又跑了一趟县城,在查看一番加工厂最新的建设情况之后。
  找到了东门井的老裁缝。
  距离上次定做防蜂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老裁缝这边早就传了信过来,说是可以去取货了。
  方鸿安取完了货,叫车连同自己的行李一起,直接运往了黄石岭。
  黄石岭这边。
  经过这段时间的加紧建设,养殖棚已经初见雏形,蜂箱也积攒了一批。
  黄小兵这边,按着方鸿安说的,也基本是把山上鬼头蜂的分布情况已经摸清了。
  如此。
  方鸿安让黄小兵从村里,又选了几个能干、听指挥的青年。
  在他抵达黄石岭第二天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收蜂行动。
   请收藏本站:https://xbiqg.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xbiqg.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