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第741章
谢夫人看着平阳公夫人那副犹豫不决的模样,心中愈发愤恨。
就是因为平阳公夫人如此的拧巴,既要也要,谢夫人才愈发心疼沈隽意。
她无法理解,为何平阳公夫人能如此轻易地放弃自己的亲生儿子,反而对一个养子如此执着。
沈隽意明明是她的骨肉,是她当年被换掉的真孩子,如今却因为她的自私和懦弱,被迫流落在外,受尽苦楚。
甚至,她还要为此去打压沈隽意,谢夫人感到很陌生。
她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冷冷地说道:“妹妹,既然你无法做出选择,那就由我来替你做决定。”
“沈隽意是谢家的血脉,他不能继续流落在外。我会将他认回谢家,写入族谱。从今以后,他就是谢家的四少爷,与你再无瓜葛。”
“大嫂——”平阳公夫人明白这会是目前最好的结果。
但与此同时,要是沈隽意真的进了镇国公府的族谱,那么从此以后,那他就再也无法回归平阳公府了。
她心里格外纠结,闭了闭眼,“……我需要时间。”
谢夫人面无表情地望着她,心中也感到无奈。
她知晓,平阳公夫人心中并非全然没有亲子,只是比起那微不足道的亲情,她心里更重要的是权势地位,是丈夫。
“妹妹,你好自为之吧。”谢夫人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凉亭。
与此同时,谢老太君的心腹嬷嬷已经将谢夫人和平阳公夫人的对话一字不落地汇报给了谢老太君。
谢老太君听完后,脸色变得异常严肃,沉默了片刻,忽然站起身,对嬷嬷说道:“去,把夫人叫来,我有话要问她。”
嬷嬷应了一声,立刻去请谢夫人。
谢夫人正要让人把日用品搬上车马,没曾想到就得了老太君又要见她
她心中一惊,不明就里,但还是匆匆忙忙地跟着嬷嬷去了翠云居。
“娘,您怎么还没休息?”
往常喝了药,谢老太君总是要小憩半个时辰的。
谢老太君神色莫测,眯眼打量着她,眼底都是探究,“我有话要问你。”
谢夫人觉得奇怪,依言坐下,“娘,您请说。”
谢老太君抬眼打量着她,淡淡问道:“你们姑嫂方才在外面说了什么?还有那沈隽意到底是何人?能引得你们这般争吵不休?”
谢夫人明白,定是她跟平阳公夫人在凉亭内争吵,叫谢老太君的人见着了。
再者,也是平阳公夫人今日来的时候,实在是太过焦灼风火了,谢老太君也是个精明的人,如何看不出自家女儿的情况。
谢夫人心口一紧,也不知道该不该此刻说出口,只能先含糊道:“没什么,就是为了安置那位沈公子闹了些不愉快……”
“哦,那位沈家公子是何来历?竟惹得你们两个争吵?我怎么从没听过他的姓名?我们家何时与姓沈的人家有过接触?”谢老太君见她还不肯说,不由步步紧逼。
“莫非你与我还要遮遮掩掩?”
谢夫人抿了抿唇,视线在内堂扫过,谢老太君挥了挥手,众人都纷纷退了出去,紧闭了门扉。
“说吧。”谢老太君淡淡道。
谢夫人叹了口气,知道瞒不过她了,想来想去,就还是如实说了:“本来先前想着娘的身体不好,这些琐碎小事就不好叫您操心。”
“如今既然您问起,那我就与您直说了。”
谢夫人就犹豫了一下,便打算将真相和盘托出,毕竟老太君虽然年纪大了,但并不昏聩,相反还心思缜密,瞒得过初一,瞒不过十五。
“娘,沈隽意是妹妹的亲生儿子。”
“亲生儿子?”谢老太君闻言,微微哑然,莫名其妙道:“那阿曜是何人?”
谢夫人于是就把当初沈隽意和凌降曜出生就被互换的事情说了出来,“……前头妹妹见过了人,但因着府中情况不明朗,就不大愿意让他回去。”
“你就是为此跟她吵架的?”谢老太君攥紧了佛珠,脸色变得难看。
谢夫人悄悄打量着谢老太君的脸色,低头应道,“……是。”
“岂有此理!”谢老太君狠狠的拍了一掌桌案,佛珠被拍在桌上,终究是断了线,珠子散落一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她是当了几年国公夫人,就连脑子都被权势熏陶得没了么?自己的亲儿子不要,反而要个赝品!她这如何对得起人!糊涂,当真是糊涂至极!”
谢夫人见她气得胸口剧烈起伏,连忙上前来扶住她,“母亲,这平阳公府的情况到底跟咱们府中不同……再者,阿曜也是个好孩子,又一直体弱多病,妹妹费了不少心力,好不容易把人养大。”
“这养人如养花,如此费劲,难免也是难以割舍的。”
虽然谢夫人一直在骂平阳公夫人,可因着出过谢知微的事情,她其实也是能理解平阳公夫人的心情。
毕竟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就算真的知道不是自己所生,但这投入的心血和精力,以及感情,哪里是说收回就能收回的。
谢老太君如何不知,她蹙紧了眉头,慢慢道:“但不管如何,那都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骨肉!如何能因此而割舍?”
“罢了,他们凌家不要,我们谢家要!”
“我亦是这般想的。”谢夫人见母亲这般是上道,连忙把自己的心思也讲了出来。“所以,我这会子正打算去见见那孩子呢!”
顿了顿,她觑着老太君,低声道:“听说,他跟小弟很像……”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闻言,谢老太君浑身一震,蓦地握住了儿媳妇的手,“我与你同去。既也是咱们谢家血脉,的确是该见见的。”
“那孩子对我们很是戒备……”
“我不说什么,我就是见见他。”可能是听到小儿子的名字,谢老太君脸上的病态都一扫而空,精神抖擞了起来。
谢夫人见此,也没有阻拦,招呼着人去备下东西,就扶着谢老太君出门。
考虑到外头寒凉,她特地嘱咐人拿上了珐琅铜手炉,还给老太君披上了一件棕色狐皮大氅。
马车在西城的巷子里缓缓行驶。
秋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将路上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马车停在一处幽静的院落前,院墙上是褪色的对联,探出屋檐的槐树枝繁叶茂,随风摇曳。
沈隽意束着发冠,正在院中的石桌旁读书。
微风拂过,掀起几页书页,也带起他鬓角的几缕青丝。
听到轻轻的敲门声,他眉头微微蹙紧,倒是姜青檀动作麻利地跑去开门,嘀咕道:“难道齐光他们那么快就打探完消息回来了?”
郁齐光和史霜客出去添购些东西,顺便打探下京中情况,本来姜青檀也是要去的,但因着沈隽意病了,暂时就留在家中了。
姜青檀打开院门,就见到外头站着两位贵妇人。
走在前头的穿着件淡紫色褙子的妇人约莫四旬左右,面若芙蓉,眉目英气,虽已过中年,却也能窥见年轻时亦是经过不让须眉的人物。
她身后是位老太太,身着藏青色暗纹锦缎,外罩着件棕色狐皮大氅,手中还握着个珐琅铜手炉。
"你们是."姜青檀有些迟疑。“找谁?”
这还是头回见到娇客上门。
“我夫家姓谢……”谢夫人笑容满面道,“听闻沈隽意公子住在此?”
“谢?”姜青檀闻言,神色有些古怪,忍不住扭头看向院内的沈隽意。“姐夫,又有人寻你了……”
他是真没想到,前头才打发了谢世子,如今又来了女眷!
但他素来不擅长跟女眷打交道,只能去问沈隽意的意见。
沈隽意听到动静,抬眼望去。
秋日的阳光从院门倾泻进来,将两位娇客的身影拉得老长,她们也顺着姜青檀的动作,往屋内望去。
谢老太君的目光一落在沈隽意身上,整个人就怔住了。
少年身量修长,一身月白色直裰外罩墨青色长衫,青丝挽起,腰间系着一条青玉带。
他面如冠玉,眉目清朗,尤其是那双眼睛,微微上挑的眼尾似有三分寒意,鼻梁高挺,薄唇红润,唇角微抿,透出几分疏离。
这张脸……这个轮廓,简直就是二十年前的谢危岑,一般无二。
彼时的谢危岑,还是十五六岁的年纪,更是意气风发的时刻。
只是,比起谢危岑看书时总是歪七扭八,这位少年郎就显得端正许多,只是因着眉眼太过相像了,就连那不经意间蹙眉,也与记忆中的人重叠在了一起。
唯一不同的,是那双眼睛里的神色和通身的气质。
谢危岑是桀骜不驯的,红衣银枪,永远是明艳夺目的,就像是最艳丽的芍药,能扎得人满身刺儿。
那通身的气派从来都是张扬的,镇国公府小公子,从来都是叫人恣意妄为的。
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而眼前这位少年郎面容看似温润,眼底却是藏着冷意和戒备的,是经历过世事打磨后才会有的神色。
“老夫人……”谢老太君身边的嬷嬷见她踉跄了一下,连忙扶住她。
谢夫人也迅速上前搀扶,却见婆婆的手在微微发抖,触手冰凉,“娘……”
“你”谢老太君死死盯着沈隽意的脸,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阿岑……阿岑……”
“娘的阿岑啊”谢老太君蹒跚地着向前迈了一步,整个人摇摇欲坠,若不是谢夫人和嬷嬷搀扶着,怕是要跌倒。
她的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来,手中的铜手炉“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滚到一旁,那只精致的珐琅手炉在地上留下一道刮痕,里面的炭火也落了一地。
“这么多年了,”她的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娘终于又见到你了.”
说着,她推开姜青檀,快步走进院子,就要上前去拉沈隽意的手。
沈隽意没曾想对方竟会突然动手,猛地后退两步,撞在石桌上,他神色平静,略略拱手,声音冷冽,“老夫人怕是认错人了。”
“在下不是那位阿岑。”
可这一句话反而让谢老太君更加激动,她不顾谢夫人的劝阻,踉踉跄跄地向前走,“怎么不是,你跟我家阿岑分明长得一模一样。这脸,这眉眼……就是声音……声音都这般相像……”
“这么多年,你连梦都没给阿娘托过一回。你这个孩子,当真是狠心,就这般恼阿娘当初不许你出京参军么?”
这些年,谢老太君每每回想起儿子偷偷摸摸离京,结果投军时隐姓埋名,表被安排进敢死队的前锋,最后被派出去敌营,再没回来过,这心里就如刀割一般。
她就想,要是当初不限制他,应承让他去参军,是不是他就能按部就班,而不是像是这般,就是死都没得个全尸呢?
她心中充满了遗憾,每每午夜梦回惊醒,眼前都是儿子那张血肉模糊的脸和残骸。
如今看到与谢危岑长得几乎一般无二的沈隽意,一直充斥在心间的遗憾和苦闷,都如潮水般汹涌而出。
“阿岑……娘错了,娘该知道你的性子,素来不喜人管束的……”
“娘只是死了那么多儿子,不想你也走上那条路……”
“娘!”谢夫人本来也为沈隽意的相似震撼,方才一打眼,她还以为小叔子复活了呢。
再见到谢老太君这泣不成声的模样,她也顾不得惊讶,连忙搀扶住人,朝着沈隽意投去求助又歉疚的目光。
“抱歉,我娘这些年思儿成疾,头回见到你,难免心绪澎湃……”
沈隽意之前是从谢知彰那处知晓自己跟镇国公府的那位谢小叔长得一般无二,但他是从来都没概念的。
现在见到一个老人家,哭得泣不成声,一时间也有些惊愕,自也是不好在此时抗拒和赶人。
他叹了口气,搬来了凳子,“还请让老夫人先坐下,休息一二,莫要太过激动,对身体不适。”
请收藏本站:https://xbiqg.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xbiqg.cc
谢夫人看着平阳公夫人那副犹豫不决的模样,心中愈发愤恨。
就是因为平阳公夫人如此的拧巴,既要也要,谢夫人才愈发心疼沈隽意。
她无法理解,为何平阳公夫人能如此轻易地放弃自己的亲生儿子,反而对一个养子如此执着。
沈隽意明明是她的骨肉,是她当年被换掉的真孩子,如今却因为她的自私和懦弱,被迫流落在外,受尽苦楚。
甚至,她还要为此去打压沈隽意,谢夫人感到很陌生。
她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冷冷地说道:“妹妹,既然你无法做出选择,那就由我来替你做决定。”
“沈隽意是谢家的血脉,他不能继续流落在外。我会将他认回谢家,写入族谱。从今以后,他就是谢家的四少爷,与你再无瓜葛。”
“大嫂——”平阳公夫人明白这会是目前最好的结果。
但与此同时,要是沈隽意真的进了镇国公府的族谱,那么从此以后,那他就再也无法回归平阳公府了。
她心里格外纠结,闭了闭眼,“……我需要时间。”
谢夫人面无表情地望着她,心中也感到无奈。
她知晓,平阳公夫人心中并非全然没有亲子,只是比起那微不足道的亲情,她心里更重要的是权势地位,是丈夫。
“妹妹,你好自为之吧。”谢夫人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凉亭。
与此同时,谢老太君的心腹嬷嬷已经将谢夫人和平阳公夫人的对话一字不落地汇报给了谢老太君。
谢老太君听完后,脸色变得异常严肃,沉默了片刻,忽然站起身,对嬷嬷说道:“去,把夫人叫来,我有话要问她。”
嬷嬷应了一声,立刻去请谢夫人。
谢夫人正要让人把日用品搬上车马,没曾想到就得了老太君又要见她
她心中一惊,不明就里,但还是匆匆忙忙地跟着嬷嬷去了翠云居。
“娘,您怎么还没休息?”
往常喝了药,谢老太君总是要小憩半个时辰的。
谢老太君神色莫测,眯眼打量着她,眼底都是探究,“我有话要问你。”
谢夫人觉得奇怪,依言坐下,“娘,您请说。”
谢老太君抬眼打量着她,淡淡问道:“你们姑嫂方才在外面说了什么?还有那沈隽意到底是何人?能引得你们这般争吵不休?”
谢夫人明白,定是她跟平阳公夫人在凉亭内争吵,叫谢老太君的人见着了。
再者,也是平阳公夫人今日来的时候,实在是太过焦灼风火了,谢老太君也是个精明的人,如何看不出自家女儿的情况。
谢夫人心口一紧,也不知道该不该此刻说出口,只能先含糊道:“没什么,就是为了安置那位沈公子闹了些不愉快……”
“哦,那位沈家公子是何来历?竟惹得你们两个争吵?我怎么从没听过他的姓名?我们家何时与姓沈的人家有过接触?”谢老太君见她还不肯说,不由步步紧逼。
“莫非你与我还要遮遮掩掩?”
谢夫人抿了抿唇,视线在内堂扫过,谢老太君挥了挥手,众人都纷纷退了出去,紧闭了门扉。
“说吧。”谢老太君淡淡道。
谢夫人叹了口气,知道瞒不过她了,想来想去,就还是如实说了:“本来先前想着娘的身体不好,这些琐碎小事就不好叫您操心。”
“如今既然您问起,那我就与您直说了。”
谢夫人就犹豫了一下,便打算将真相和盘托出,毕竟老太君虽然年纪大了,但并不昏聩,相反还心思缜密,瞒得过初一,瞒不过十五。
“娘,沈隽意是妹妹的亲生儿子。”
“亲生儿子?”谢老太君闻言,微微哑然,莫名其妙道:“那阿曜是何人?”
谢夫人于是就把当初沈隽意和凌降曜出生就被互换的事情说了出来,“……前头妹妹见过了人,但因着府中情况不明朗,就不大愿意让他回去。”
“你就是为此跟她吵架的?”谢老太君攥紧了佛珠,脸色变得难看。
谢夫人悄悄打量着谢老太君的脸色,低头应道,“……是。”
“岂有此理!”谢老太君狠狠的拍了一掌桌案,佛珠被拍在桌上,终究是断了线,珠子散落一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她是当了几年国公夫人,就连脑子都被权势熏陶得没了么?自己的亲儿子不要,反而要个赝品!她这如何对得起人!糊涂,当真是糊涂至极!”
谢夫人见她气得胸口剧烈起伏,连忙上前来扶住她,“母亲,这平阳公府的情况到底跟咱们府中不同……再者,阿曜也是个好孩子,又一直体弱多病,妹妹费了不少心力,好不容易把人养大。”
“这养人如养花,如此费劲,难免也是难以割舍的。”
虽然谢夫人一直在骂平阳公夫人,可因着出过谢知微的事情,她其实也是能理解平阳公夫人的心情。
毕竟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就算真的知道不是自己所生,但这投入的心血和精力,以及感情,哪里是说收回就能收回的。
谢老太君如何不知,她蹙紧了眉头,慢慢道:“但不管如何,那都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骨肉!如何能因此而割舍?”
“罢了,他们凌家不要,我们谢家要!”
“我亦是这般想的。”谢夫人见母亲这般是上道,连忙把自己的心思也讲了出来。“所以,我这会子正打算去见见那孩子呢!”
顿了顿,她觑着老太君,低声道:“听说,他跟小弟很像……”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闻言,谢老太君浑身一震,蓦地握住了儿媳妇的手,“我与你同去。既也是咱们谢家血脉,的确是该见见的。”
“那孩子对我们很是戒备……”
“我不说什么,我就是见见他。”可能是听到小儿子的名字,谢老太君脸上的病态都一扫而空,精神抖擞了起来。
谢夫人见此,也没有阻拦,招呼着人去备下东西,就扶着谢老太君出门。
考虑到外头寒凉,她特地嘱咐人拿上了珐琅铜手炉,还给老太君披上了一件棕色狐皮大氅。
马车在西城的巷子里缓缓行驶。
秋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将路上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马车停在一处幽静的院落前,院墙上是褪色的对联,探出屋檐的槐树枝繁叶茂,随风摇曳。
沈隽意束着发冠,正在院中的石桌旁读书。
微风拂过,掀起几页书页,也带起他鬓角的几缕青丝。
听到轻轻的敲门声,他眉头微微蹙紧,倒是姜青檀动作麻利地跑去开门,嘀咕道:“难道齐光他们那么快就打探完消息回来了?”
郁齐光和史霜客出去添购些东西,顺便打探下京中情况,本来姜青檀也是要去的,但因着沈隽意病了,暂时就留在家中了。
姜青檀打开院门,就见到外头站着两位贵妇人。
走在前头的穿着件淡紫色褙子的妇人约莫四旬左右,面若芙蓉,眉目英气,虽已过中年,却也能窥见年轻时亦是经过不让须眉的人物。
她身后是位老太太,身着藏青色暗纹锦缎,外罩着件棕色狐皮大氅,手中还握着个珐琅铜手炉。
"你们是."姜青檀有些迟疑。“找谁?”
这还是头回见到娇客上门。
“我夫家姓谢……”谢夫人笑容满面道,“听闻沈隽意公子住在此?”
“谢?”姜青檀闻言,神色有些古怪,忍不住扭头看向院内的沈隽意。“姐夫,又有人寻你了……”
他是真没想到,前头才打发了谢世子,如今又来了女眷!
但他素来不擅长跟女眷打交道,只能去问沈隽意的意见。
沈隽意听到动静,抬眼望去。
秋日的阳光从院门倾泻进来,将两位娇客的身影拉得老长,她们也顺着姜青檀的动作,往屋内望去。
谢老太君的目光一落在沈隽意身上,整个人就怔住了。
少年身量修长,一身月白色直裰外罩墨青色长衫,青丝挽起,腰间系着一条青玉带。
他面如冠玉,眉目清朗,尤其是那双眼睛,微微上挑的眼尾似有三分寒意,鼻梁高挺,薄唇红润,唇角微抿,透出几分疏离。
这张脸……这个轮廓,简直就是二十年前的谢危岑,一般无二。
彼时的谢危岑,还是十五六岁的年纪,更是意气风发的时刻。
只是,比起谢危岑看书时总是歪七扭八,这位少年郎就显得端正许多,只是因着眉眼太过相像了,就连那不经意间蹙眉,也与记忆中的人重叠在了一起。
唯一不同的,是那双眼睛里的神色和通身的气质。
谢危岑是桀骜不驯的,红衣银枪,永远是明艳夺目的,就像是最艳丽的芍药,能扎得人满身刺儿。
那通身的气派从来都是张扬的,镇国公府小公子,从来都是叫人恣意妄为的。
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而眼前这位少年郎面容看似温润,眼底却是藏着冷意和戒备的,是经历过世事打磨后才会有的神色。
“老夫人……”谢老太君身边的嬷嬷见她踉跄了一下,连忙扶住她。
谢夫人也迅速上前搀扶,却见婆婆的手在微微发抖,触手冰凉,“娘……”
“你”谢老太君死死盯着沈隽意的脸,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阿岑……阿岑……”
“娘的阿岑啊”谢老太君蹒跚地着向前迈了一步,整个人摇摇欲坠,若不是谢夫人和嬷嬷搀扶着,怕是要跌倒。
她的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来,手中的铜手炉“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滚到一旁,那只精致的珐琅手炉在地上留下一道刮痕,里面的炭火也落了一地。
“这么多年了,”她的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娘终于又见到你了.”
说着,她推开姜青檀,快步走进院子,就要上前去拉沈隽意的手。
沈隽意没曾想对方竟会突然动手,猛地后退两步,撞在石桌上,他神色平静,略略拱手,声音冷冽,“老夫人怕是认错人了。”
“在下不是那位阿岑。”
可这一句话反而让谢老太君更加激动,她不顾谢夫人的劝阻,踉踉跄跄地向前走,“怎么不是,你跟我家阿岑分明长得一模一样。这脸,这眉眼……就是声音……声音都这般相像……”
“这么多年,你连梦都没给阿娘托过一回。你这个孩子,当真是狠心,就这般恼阿娘当初不许你出京参军么?”
这些年,谢老太君每每回想起儿子偷偷摸摸离京,结果投军时隐姓埋名,表被安排进敢死队的前锋,最后被派出去敌营,再没回来过,这心里就如刀割一般。
她就想,要是当初不限制他,应承让他去参军,是不是他就能按部就班,而不是像是这般,就是死都没得个全尸呢?
她心中充满了遗憾,每每午夜梦回惊醒,眼前都是儿子那张血肉模糊的脸和残骸。
如今看到与谢危岑长得几乎一般无二的沈隽意,一直充斥在心间的遗憾和苦闷,都如潮水般汹涌而出。
“阿岑……娘错了,娘该知道你的性子,素来不喜人管束的……”
“娘只是死了那么多儿子,不想你也走上那条路……”
“娘!”谢夫人本来也为沈隽意的相似震撼,方才一打眼,她还以为小叔子复活了呢。
再见到谢老太君这泣不成声的模样,她也顾不得惊讶,连忙搀扶住人,朝着沈隽意投去求助又歉疚的目光。
“抱歉,我娘这些年思儿成疾,头回见到你,难免心绪澎湃……”
沈隽意之前是从谢知彰那处知晓自己跟镇国公府的那位谢小叔长得一般无二,但他是从来都没概念的。
现在见到一个老人家,哭得泣不成声,一时间也有些惊愕,自也是不好在此时抗拒和赶人。
他叹了口气,搬来了凳子,“还请让老夫人先坐下,休息一二,莫要太过激动,对身体不适。”
请收藏本站:https://xbiqg.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xbiqg.cc